人体血液运行脉中循环流注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发挥濡养的作用,如果血停留、阻滞在脏腑组织和脉络中,就会引发多种病症。
01瘀血和血瘀有何区别?
△瘀血:
既是血液运行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病因。如果血液在运行中发生迟缓不畅,甚至停滞;或者出血后,离经之血停聚体内,就会形成瘀血。
瘀血的临床表现:
疼痛:血脉瘀滞,不通则痛。瘀血引起者,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疼痛明显,多为刺痛,痛处拒按,夜间加重。
肿块:瘀血久留,易形成有形的肿块。
出血:瘀血内阻,血不循经,逸于脉外,则引起出血。一般多血色紫暗,夹有血块,淋漓不尽。
色紫暗:多见青紫、黧黑、晦暗等颜色,如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舌下或肌肤脉络怒张、色暗。
脉涩或结代:瘀血阻滞,常脉来艰涩,或脉跳有间歇。
△血瘀:
是人体在病理情况下所呈现的一种血液运行不畅或阻滞、凝结的状态,属于中医病机的范畴。
瘀血重点在“血”,强调的是阻滞、凝聚的血液。
血瘀重点在“瘀”,强调的是血液凝聚、阻滞的状态。
在形成方面,瘀血和血瘀常互为因果。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或因外伤造成血行不畅、凝结、阻滞或引起出血时,都可形成瘀血;而瘀血内阻,血行不畅,可造成或加重血瘀的病理状态。
02活血化瘀要灵活用药
引起血瘀的因素不同,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均可形成血瘀,故在活血化瘀时不应忘记治病求本。
气虚引起的血瘀:常补气活血,在活血化瘀药中酌加人参、黄芪等补气药。
气滞引起的血瘀:可配合理气药, 如香附、柴胡等。
阳虚寒凝引起的血瘀:可配合温经通脉药,如附子、桂枝等。
血热引起的血瘀:可用清热化瘀药,如牡丹皮、赤芍、败酱草等。
痰浊阻滞引起的血瘀:可配合半夏、石菖蒲等化痰药。
活血化瘀药物从功效的缓峻而言,可分为3个层级:和血行血、活血散瘀、破血逐瘀。
和血行血的药物:
当归、丹参、赤芍等,力最和缓,常用于血行不畅、血瘀较轻者。
活血散瘀的药物:
桃仁、红花、泽兰、川芎等,力较和血行血药强,适用于血瘀较甚,有瘀血形成者。
破血逐瘀的药物:
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等,力峻猛,适用于瘀血结聚深重或形成肿块者。
需要注意的是,各类活血化瘀药及处方在具体使用时,应根据病症类型、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兼夹症状合理选择。
由于活血化瘀药本身有耗气伤血、动血之弊,所以有出血倾向、气血虚弱者应慎用,妊娠期女性应禁用,经期女性应根据经期、 经量选用。
(文中方药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来自《中医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