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成因是动脉血管内皮出现损伤,血液中的脂质成分进入到内皮下,形成了粥样硬化,整个病变过程比较复杂,一般是经年累月才会出现病变。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多食用高脂、高糖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可引起血脂升高。
而血脂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进而会破坏动脉血管壁引起粥样硬化;其次是患者如果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在血压和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加重血管粥样硬化程度。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发生退行性变,也会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
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尽可能保证血脂处于正常情况,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好血压及血糖,可以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人体的血液就像流淌的河流,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器官,保证身体机能充分发挥作用。
它的正常流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前提,可一旦血液变得黏稠的话,其血液循环的速度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氧气和养分的输送也会受阻,严重情况下,会对人体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影响,进而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风险。
当身体出现这5种异常表现时,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血液黏稠的信号,切不可疏忽大意,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予以重视!
01晨起时头晕
临床观察显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不但没有精力充沛的感觉,反而脑袋晕晕乎乎的,直到早饭过后大脑才清醒。
这主要是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所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导致晨起疲倦、头晕、乏力的现象。
而这部分人群,一般晚饭过后,精神状态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可能还没有困意。
02午饭后犯困
正常人吃过午饭后都会有困倦的感觉,但可以忍受。
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饭过后会立马就犯困,睁不开眼,要立即睡觉,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
这是因为午饭后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神经系统缺血、缺氧,所以症状更加明显。
唯有小睡片刻,其精神状态才能明显好转。
03下蹲时胸闷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会比较困难,甚至因为过度肥胖而无法蹲着干活,一蹲下就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人体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换,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机体缺氧现象。
04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会经常出现短暂性模糊,严重时甚至突然看不清楚东西,此种情况普遍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身上。
这是因为血液流通不顺畅所致,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05嘴唇发紫
劳动过后,有些人的嘴唇会呈现青紫色,并且只要稍微进行体力劳动,就会出现气短等症状。
这类人群除了要警惕血液黏稠外,还应注意排查是否同时伴有心血管和肺脏的病变。
血液黏稠=血脂高?
很多人认为血液黏稠就是血脂高的意思,然而事实上,血液黏稠≠血脂高。
血液黏稠是一个血液流变学的概念,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多了,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液流速变慢。
而高血脂是由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造成的,它只是血液黏稠的一个因素。
高血脂,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数量增多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都可能导致血液黏稠。
黏稠的血液(主要是有形成分增多引发的黏稠)流经一些小血管时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发展成大血栓,乃至发生严重的血管阻塞。
也就是说,血脂高可以导致血液黏稠,但血液黏稠却不一定是血脂高引起的,血液黏稠的人不一定血脂高。
但是,如果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自己是高黏血症时,还是要引起警惕,注重降低血液黏稠度,疏通血管,因为血液黏稠度越高,越容易形成血栓,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概率。
如何降低血液黏稠度?
1、多饮水
降低血液黏稠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建议每日喝水量控制在1200ml 以上。
因为造成血液黏稠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流失,通过科学补水,可立刻改善血液黏稠状态。
饮水后血容量会很快升高,血液也会得到稀释,此时血液的流动性自然更好,血细胞也不会因为血容量较少而出现聚集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饮水是指白开水,不包括任何饮料,茶水可以适量喝, 建议选择20°~25° 的淡茶水。
但是,如果希望完全以茶水或其他饮料来代替日常饮水,那是万万不可取的,白开水能够满足人体的水分需求,而且是目前公认的健康补水方式。
另外,饮水也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后,睡觉前,以及餐前1小时的饮水,可有效实现稀释血液的作用,每次最佳的饮水量在200~300ml 左右。
2、食用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是导致血液黏稠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以肉类为主,大量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肥肉或动物内脏等,就容易增加血液黏稠度高的风险。
建议日常保持清淡饮食,做好荤素搭配,少食用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且加强食用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保持体液血液科学的黏稠度,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种类有很多,如黑木耳、洋葱头、草莓、菠萝等,这些食物不仅能稀释血液,还能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有助于防止血栓的有效形成。
可以多食用西红柿、橘子等食物,具有阿司匹林的功效,对血液可起到抗凝的作用。
胡萝卜、海带、芝麻等,有降脂的功效,对黏稠的血液有着积极的稀释作用。
3、戒烟限酒
少量饮酒可有助于血液循环,但是如果过量饮酒,则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对于血液黏稠的人群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建议中老年人在严格限制饮酒量的基础上,可以少量饮用粮食酿造的低度白酒或红酒。
吸烟,大家都知道它对身体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要想保障身体健康就必须戒烟。
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不乏多种致癌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内会导致细胞缺氧,影响人体正常的血氧供应,进一步损伤患者的心脏和大脑。
戒烟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烟草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袭,同时也能降低由于血小板聚集而出现的血栓风险。
4、无偿献血
建议5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的人群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无偿献血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不利影响,而且还可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通常来说,只要年龄及健康情况符合无偿献血要求,按照自身情况在一定周期内捐献200~400ml 的全血对身体是大有益处的,献血能够让血液自然稀释,这对于改善血液黏稠具有积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年人献血前需要明确自身的健康状况,且2次献血之间至少应间隔6个月左右的时间。
5、运动锻炼
平时应加强运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从而有效缓解血液黏稠的情况。
建议年龄相对较小、身体情况较好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或游泳等有氧锻炼项目,而年龄相对比较大、身体情况稍差一些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瑜伽、太极拳等舒缓的全身运动。
6、药物降浓
针对特殊人群,可以采用服用药物的方式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效果,进而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选择服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有效起到抗凝作用,每日一次,每次40mg,而100mg 维生素C也能改善血液的浓稠程度。
此外,中成药复方丹参片也能有效改善血液浓稠状态,每日3次,每次3片。
上述药物都有改善血管壁功能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用药降浓,请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本文来自《有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