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然下降,为什么同样遇到了外邪侵袭,有些人没事,有些人鼻炎发作越来越频繁?中医认为,可能与身体藏着的“伏邪”有关,清扫出潜伏的邪气,才能控制不适。
伏邪藏在身体里 体质虚弱容易中招:
如果体质虚弱,正气不够充沛,或者属于肺脾气虚的体质,即使表面看起来鼻炎痊愈了,也不能将邪气全部赶跑,未清除的邪气就会潜伏在体内,等待之后再发作,这就是中医讲的伏邪。如果有这4种表现,就很容易被伏邪侵袭:
(1)抵抗力弱,易感冒,易鼻塞;
(2)说话声音低微,易疲劳,手脚冰凉;
(3)面色偏白,肌肉不紧实,捏上去比较松软;
(4)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便秘。
虽然伏邪平时“安静乖巧”,但也不能不管。因为一旦再次感受外邪,伏邪就会发作起来,导致鼻炎频繁发作,总是不好,而且伏邪潜伏久了还会让正气越来越虚弱,不适症状越来越重。
除了先天禀赋不足,肺脾气虚的体质与不良生活习惯脱不开关系,比如经常熬夜、缺乏运动、喝冰镇饮料等。
因此想要根除伏邪,需将养护方法融入到生活饮食、起居等方面,按医嘱治疗,再配合调理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鼻部疾病发作。
想把伏邪排出去 三招抓紧补回正气:
若要将体内的伏邪排出去,要在发作期及时控制症状,更要在缓解期抓紧调理肺脾气虚的体质,把损伤的正气补回来。
白桃鸡汤固护正气:鼻部疾病处于缓解期或不发作时,可取五指毛桃30克、白术20克、鸡肉200克(切片备用)洗净下锅,用文火煮40分钟,再放入用纱布或药袋包好的辛夷花10克,再次煮沸即可,一周服用2~3次,能够健脾补肺、通窍止涕,适合肺脾气虚型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人群。
艾灸穴位提振阳气:肺脾气虚的鼻炎、鼻窦炎人群,可重点艾灸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上星(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风池(枕骨之下,颈后两条大筋外的凹陷)、印堂(两眉头的中间)、合谷(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可以提振阳气、祛邪。
中药泡脚益气固表:单用温水,或是用具有散寒解表功效的药材煮水,比如家里比较常见的生姜、艾叶、紫苏、花椒等,再兑水至水温合适后泡脚,都可以起到温阳散寒、固护正气的效果。对于正气不足的人群,也可以再配合使用一些益气固表的药物泡脚,比如黄芪、白术等,可以增强顾护正气的效果,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鼻部症状的发作。
鼻炎反复发作选三款汤方:
反复发生的鼻炎可从体质调理入手,尤其是对肺、脾、肾三个脏腑的调理,更从源头解决鼻炎发作频繁的困扰,不妨试试自拟三宝汤。
健脾汤:取芡实3克、茯苓4克、莲子3克、山药5克、无核红枣1枚煎煮饮用,能够健脾益气,有助于改善鼻炎发作。
润肺汤:取南杏仁1.5克、玉竹3克、百合4克、莲子3克、罗汉果0.5克煎煮饮用,可以润肺养阴,肺开窍于鼻,养好肺脏更能维护鼻部状态。
益肾汤:取益智仁1克、芡实3克、薏苡仁3克、桂圆3克、无花果5克煎煮饮用,能补肾固肾,提高正气,增强体质,抵御外邪,减少鼻炎发作。
以上为2岁以上儿童配方量,16岁以上使用者每次两份。日常保健每周饮用三次,按照健脾汤、润肺汤、益肾汤顺序循环食用,每次取一份汤包,加水250毫升隔水炖,可加适量瘦肉或排骨食用。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