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68812000

经行头痛,按揉太阳、百会、合谷等6穴,可快速缓解

发布时间:2023-12-26 本文来源:苏州同德康复医院

经行头痛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月经结束后头痛消失的病症。本病属西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是月经病中常见病证之一。患者自我按揉太阳、百会、合谷、神门、三阴交、太冲等6穴,既可增加治疗效果,又能预防减轻经行头痛。


病因病机:

经行头痛属于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头痛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疼痛部位可在一侧头部,或双侧太阳穴处,或巅顶处,或后脑勺处;疼痛性质有掣痛、刺痛、胀痛、隐痛,严重者可全脑剧烈疼痛。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多因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上扰头窍;或瘀血内阻,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或体弱血虚,经行时阴血更加不足,脑失所养,“不荣则痛”。头为诸阳之会,人体所有阳经皆汇聚于头,五脏六腑之气亦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循行在巅顶与督脉相会,肝主藏血,冲脉附于肝,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而为月经,人体阴血相对不足,所以外感、内伤均可在月经期间引起脏腑气血失调而发为本病。

经行头痛根据疼痛性质、疼痛时间等临床症状表现,可分为虚实两类,多数情况下,头痛发作于月经前或月经期间,疼痛呈现胀痛或刺痛者为实证;头痛发作于月经后或月经即将结束时,疼痛呈现为隐隐、绵绵作痛,伴有头晕者为虚证。

经行头痛,按揉太阳、百会、合谷等6穴,可快速缓解

腧穴调理:

1、太阳 

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具有清热消肿、舒络止痛、清利头目的功效,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腧穴。选择该穴治疗经行头痛,属于局部取穴的方法,可用双手大拇指同时按揉,力度以能耐受为度,即可缓解经行头痛,同时对眼痛、头晕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百会 

督脉腧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简便取穴为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督脉有督领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的作用,太阳穴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别称“三阳五会”,“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选取百会穴按揉,符合“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取穴特点,可行气止痛,疏通脑部经络气血,“通则不痛”,从而治疗经行头痛。

3、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为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即为该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是调理人体气机的大穴,通过调气,可理血活血,收通经止痛之功效,可治疗妇科各种气血不和的疾病。选择合谷穴进行按揉,能有效缓解经行疼痛,月经结束,亦可经常按揉,通调头面经络气血,达到预防经行头痛发作的作用。

4、神门 

手少阴心经腧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心主神志,本穴为神气出入之门,故名神门。神门为心经原穴,是心脏原气留止的部位,可对心气有调补作用。心主血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按揉神门穴,可镇静宁神、补益心气、疏通血脉,故能有效缓解包括经行头痛在内的各类疼痛。

5、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该穴为脾、肝、肾三经交会穴,可健脾摄血、补肝益肾,为治疗妇科疾病的要穴。按揉三阴交,能通调脾、肝和肾三经气血,对情志内伤、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和体虚血亏引起的实虚两类经行头痛皆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6、太冲 

足厥阴肝经腧穴,在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中。太冲为肝经原穴,为肝脏原气留止的部位,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清肝养血的功效。同时该穴与合谷穴组成“四关穴”,既能调气,又能调血,改善神志不宁。选择太冲穴按揉,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效改善经行头痛,并可使女性达到“冲气以为和”的状态。

经行头痛发作时,痛不剧烈者,可通过上述腧穴进行按揉,能有效、快速缓解,疼痛严重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头痛缓解后,要注意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快,作息有度,饮食有节,同时坚持按揉上述腧穴,收疏肝、健脾、固肾之效,达到气顺血和、头窍得养、头痛自消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