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以后发病或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的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治疗原则主要为养阴润燥、清热生津、益气活血。它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和保健。中医学中有很多方法可以降低血糖和治疗并发症,在实际治疗中可以辨证使用。
血糖控制目标要因人而异:
65岁以下患者:
新确诊或是身体状况比较好,没有其他慢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较少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0mmol/L。对于病程较长、已经有心血管疾病史或有极高危风险(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0mmol/L。
65岁以上患者:
身体相对健康,无其他慢性疾病或者合并症较少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0.0mmol/L。低血糖风险高、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有严重急、慢性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为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3.9mmol/L。
生活中还应注意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它可反映最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建议大多数老年人控制在7.0%左右,如果患者并发症较多、预期寿命较短,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到7.5%。
控制血糖方法多:
中医按摩降糖法:
中医推拿按摩可有效降低血糖,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三种方法。
①摩揉腹部
双手伸开重叠在一起,然后稍微用力按压腹部,以肚脐为中心行顺时针按摩。速度保持在每分钟30圈左右,按摩至腹部有热感为宜,每次按摩时间10分钟。
②抱颤腹部
双手伸开交叉重叠在一起,手掌自然放在肚脐上,然后上下颤抖腹部,每分钟不低于150次,做5分钟即可。
③横擦上腹部
双手伸开平放,置于两侧乳房下,然后双手水平方向进行横向摩擦活动至皮肤发热为止,每次做5分钟左右。
日常调理:
想要控制好血糖,注意饮食、起居、运动和坚持服药都十分重要,应遵循“三因制宜”原则,根据个人体质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并适当增加运动。下面介绍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平稳的5个具体措施。
①少吃富含淀粉、消化快的食物
粥、面条等食物易消化,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升高。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粗粮,如糙米、荞麦、燕麦、黑米等作为主食。这类食物消化慢,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小。
②适量吃水果
水果中含果糖和葡萄糖,而果糖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有研究表明,新鲜水果摄入频率1~4次/周者和≥5次/周者,血糖控制差的风险分别降低20%和30%;每天摄入50~99克水果者和每天摄入100克以上水果者,血糖控制差的风险分别降低29%和32%。所以,吃新鲜水果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新鲜水果对于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防治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便秘都有一定的好处。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吃些低糖水果,如苹果、梨、桃、草莓、樱桃、柚子等,每次摄入量控制在100克以内,对血糖的影响会小一些。
③避免食物单一
任何一种食物的营养都不是全面的,不能偏食,更不能挑食,这样会导致营养不均衡,甚至是营养不良。一餐中主食要注重粗细搭配,要有富含蛋白质的肉、蛋、奶、豆,这些可以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虚弱状态,预防肌肉的减少。应减少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不吃高糖、高盐食物,不喝含糖饮料。
老年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如果出现营养不良可能引发住院日延长、医疗支出增加以及再住院率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家人一定要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问题。早期识别营养不良有助于阻止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④适量饮水
家人应鼓励和督促患者适量饮水,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至少1500毫升/天。
⑤不熬夜、多运动
每天应在23点之前入睡,尽量睡够7小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患者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还要注意平时不可久坐,每坐30~60分钟就起身活动1~5分钟。户外活动还可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和吸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
本文来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