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按摩,大部分人的评价会是两个字:酸、爽。
按的时候很酸很痛,按完之后神清气爽。
按摩时,训练有素的老师傅常会反复按一个位置,那感觉就像皮肤里有个“滑溜溜的疙瘩”,在拇指之下反复横跳。
再坚强的人,只要这个“小疙瘩”被老师傅的无情铁手招呼两下,都会发出“嗷嗷”怪叫,仿佛一个要被捏死的小鸡仔。
这个疙瘩所在的位置,就是按摩的重点解决对象:扳机点(Trigger Point)。
你的腰酸背痛脖子僵,可能都要怪它。
扳机点不仅仅让你肌肉痛:
扳机点是一块按压时会激发疼痛的部位,绝大多数成年人身上都有,它与肌肉紧绷带中的一种敏感结节有关。它的存在对于身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扳机点的第一个负面影响是:肌肉功能失调。
经常久坐的朋友们,一定感受过“肩颈僵硬”吧。就是感觉自己的脖子紧绷无力,活动范围也变小,跟被缓慢石化了一般。这种情况基本都与“扳机点”有关。
当某块肌肉变得“僵硬不作为”,还会连累到骨骼和附近其他肌肉,造成各种慢性劳损和体态问题。
扳机点的第二个负面影响是:痛 痛 痛!
扳机点分为潜伏和活跃两种状态,潜伏的扳机点没有症状,只有在触碰时会疼痛;而活跃的扳机点则会主动产生慢性疼痛,医学上叫“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
更让人困惑的是:
这个痛,不一定发生在扳机点的位置,也会在其他地方,被称为“牵扯痛”。
比如:不明原因的头疼,可能跟上斜方肌的某个扳机点有关;膝关节发软无力,可能跟股内侧肌(在大腿内侧)的扳机点有关;某些莫名其妙的牙疼、眼睛疼……都可能与扳机点有关系。
这就很有迷惑性,常让医生误诊,自己找不到真正病因,还以为“得了什么现代医学发现不了的绝症”。
好好的身体,为什么会存在扳机点?
你的扳机点很可能与久坐、驼背有关:
目前,扳机点真正的成因尚不明确,比较主流的假说认为:扳机点主要由以下两类原因引起。
一类是大负荷的肌纤维损伤。
比如运动员或健身人士,因为训练肌肉长时间张力过大,会导致扳机点出现。
另一类是肌肉重复性的微创伤。
当某个区域的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一些微损伤和炎症,促使肌肉的一些特定部位出现扳机点。
例如长时间久坐、头前伸等不良姿势,让颈背部肌肉紧张,产生肌肉微损伤。
此外,缺乏运动、缺乏维生素、睡眠障碍、关节问题,也可能导致各处的肌肉微损伤。
各位久坐的打工人、学生党,背部上斜方肌处大概率就有扳机点,可以根据图片标注“X”的位置,用手按着找一找。真的摸到了?那你对应的红色区域可能经常出现酸痛、僵硬的问题。
扳机点这个位置,到底发生了啥?附近的肌肉又为什么会僵硬、酸痛?
从微观角度来看,正常的肌纤维,是一环环“肌小节”有序排列而成,能随着身体动作张弛有度地收缩。
但损伤和炎症等,让一条条肌纤维由中间某段“紧绷挛缩”在一起,甚至复合形成了可以触碰到的结节。
肌节挛缩成结节后,肌纤维弹性会变差,让人感到肌肉僵硬,灵活度下降。
结节区域还会非常紧绷,压缩周围的毛细血管,局部血液断供,导致代谢异常,引起炎症及疼痛。
扳机点一旦出现,就会一直存在。
除非采取一些干预手段,比如注射、喷雾治疗等,以及按摩。
正确按摩能有效松解扳机点:
通过正确手法,反复碾压扳机点,可以经外力分离肌小节,减少局部的血管压迫,增强血液循环和供氧。
简单说就是……用力把“小疙瘩”揉散一点。
这个过程很痛,但能一定程度松解扳机点,让肌小节恢复正常长度,所以才会有:按摩时痛,按完格外轻松的体验。
例如总是“肩颈僵硬”的职场人,可以尝试通过正确按摩,缓解紧张的斜方肌和菱形肌,恢复肌肉协调性,提高颈椎的灵活度,让头前伸等难看体态得到暂时的改善。
日常出现肌肉紧张、僵硬时,可以试着找找扳机点,用“可以接受的力道”按摩扳机点,能更有效地帮肌肉放松,缓解疲惫。
但如果有严重的肌肉疼痛或相关肌肉问题,还是建议找专业的康复 / 物理治疗师帮忙,例如医院的康复科,或者专业理疗机构。
最后再提醒一下,一次按摩并不能真正消除扳机点,它还会再出现。更关键的是“控制或减少导致扳机点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多动动。
坐多久了?快站起来伸个懒腰,揉揉肩膀吧。
本文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