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随着天气回暖,很多人出现了春困症状,孩子上课打瞌睡、无精打采,上班族哈欠连连、困倦乏力。虽有老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但春困现象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坚持按揉百会、风池、太阳、肾俞、三阴交等五穴,可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通达阳气,振奋精神,赶走春困。
中医对春困的认识:
“春困不是病,困起来真要命。”首先要明确的是,春困不是病,是人体机能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而自身调节导致的一种生理现象。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因时制宜,使精神、饮食、起居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发向上的特点,做到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界的相对平衡。
春三月,人体从冬季的“闭藏”渐转到“升发”状态,若冬天保养不慎,寒邪侵入,损伤阳气,就会导致春天阳气升发不足,出现春困现象。春天气候开始由寒转暖,雨水增多,湿邪侵入人体,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外感湿邪易困脾,导致脾阳不振,水湿内生、停聚,阻滞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食欲减退,影响气血生成,从而引发春困。同时,湿性重浊,湿邪外邪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就会出现头重如裹、头昏脑涨、体乏无力的症状。肝旺于春,与春季阳气升发相应,肝主疏泄,喜条达,若肝木太过,就会克伐脾土,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均会导致肝气疏泄不当,影响春季的阳气正常升发,出现晚上失眠,白天乏力、头昏欲睡的春困诸症。
腧穴调理:
1、百会
此穴为督脉腧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简便取穴为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督脉入属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督脉具有督领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的作用。百会,别名“三阳五会”,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和足厥阴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具有醒脑开窍、升阳益气的功效。点按揉、拍打刺激百会,可以畅达头部气血,醒脑提神,缓解春困。
2、风池
此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所在之处,凹陷如池,为搜风要穴,主治风邪为患,故名,可平肝熄风、清头明目,对内风、外风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按揉时可双手交叉,大拇指按于双侧风池穴,通过点按揉刺激,能促进气血经项部上注头部,祛风散邪,通利头部诸窍,缓解春困诸症。
3、太阳
此穴为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具有疏风散热、清头明目的功效。太阳穴位居眼睛周围,按揉刺激可以活血通络,补益气血,有效改善眼疲劳,缓解头痛、头晕等春困症状,有条件者,可采用刮痧、拔罐,效果更佳。
4、肾俞
此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为肾的背俞穴,是肾气输注于腰部的穴位,可治疗肾病及与肾有关的疾患,具有补肾益气、通阳利水的功效。按揉肾俞,可调补肾气,强壮肾阳,温煦脏腑形体官窍,促进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振奋精神,缓解春困。
5、三阴交
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为脾经、肝经和肾经3条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化湿、培补肝肾、调经活血的功效。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开窍于目,肝经循行“与督脉会于巅”;肾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所以按揉三阴交,可以强健脾胃,增强运化水湿能力,同时醒脑明目,益气养血,改善春困症状。
春季日常生活,要结合个人体质,做到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加强体育锻炼,拥抱自然,开窗通风,饮食有节,可适当饮茶,若能坚持按揉调理上述5穴,更能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赶走春困,做好春季养生。
本文来自《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