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癌?
我们的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小肠极少发生癌症,因此肠癌通常指大肠癌,即结肠癌和直肠癌。目前,大肠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谱中位居前五,据统计,每年每10万人中新发病人数约20-30人。
为什么大多数肠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大多数肠癌是从肠息肉(腺瘤型息肉)逐渐发展而来。较小的肠息肉不会让身体产生任何症状,即使少量出血肉眼也没办法发现。当肿瘤长到2cm以上继而发生癌变的时候,出血量增大,或导致排便改变,才容易被人注意到。
然而,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即使有一些轻微的症状也容易被忽视,我们常常接收不到身体发出的信号,所以才会导致病情进展。
肠息肉出现这些变化,危险系数更高
肠息肉,被称为“癌症的种子”,约有70%的结肠癌都由它恶变而来。但它的发病率非常高——5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31.7%。
不同类型的肠息肉,危险性也有所不同。
1. 常见的结肠息肉表现为黏膜隆起,表面光滑,癌变率较低,且癌变时间较长,一般及时根除即可。
2. 如果息肉较大,有溃疡糜烂(特别是大于2cm)、自发性出血的表现,往往提示息肉出现局部癌变,要尽快根除,否则半年到一年以后就可能变成进展期肿瘤。
3. 如果息肉颜色与肠壁颜色接近,形状扁平,临床上称为侧向生长的肿瘤,很可能一个基因突变就直接变成肿瘤,危险性特别高。
3个细节可能是肠癌“信号”一定别忽视!
1. 大便形状及规律改变
正常情况下,大便约有两三公分粗细,而且是成形的。如果大便明显变细,或表面有沟痕,可能预示肠癌。这是因为肿瘤占据了肠腔,导致肠腔狭窄,大便只能小范围通过。
另外,排便规律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等,也可能是肠癌预警。
2. 血便、黏液便
便血是肠癌的常见症状。而血便的性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出血量。
如果肿瘤离肛门口较近,即使出血量很少,也会出现鲜血便,患者也可能有排便刺激、里急后重的感觉(痔疮便血为无痛性便后鲜血,注意区分);
如果肿瘤位于直肠,直肠黏膜可以分泌很多黏液,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黏液血便,颜色不一定是鲜红的;
如果肿瘤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越往上走,血便在肠道中走行的时间越长,颜色就越深。
3. “空一拍”的屁
空一拍的屁其实就是指想放放不出来的屁,这可能提示肠道出现了肿块,导致肠腔不完全梗阻,从而引起排气不畅,患者还可能有肚子胀的表现。
这类人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
专家建议, 一般人群应从5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即无结直肠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50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是否存在症状,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包括:
1、有炎症性肠病史。
2、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
3、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
4、有下腹部放疗史。
5、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大便隐血阳性。
6、本人有癌症病史。
本文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