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古代诗作中,关于“愁肠”“柔肠”“断肠”的描写并不少见。
常见成语如“牵肠挂肚”“愁肠寸断”等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以表达愁苦情绪。
从中医角度思考,七情变化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长期忧愁思虑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
想要肠道好先要解忧愁: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影响五脏六腑的气机变化。
若情绪忧郁、悲愤等皆可引起气机运行失调、郁结,从而导致肝失疏泄,使肝乘脾,水湿滞留,肠道气机功能失常,出现腹胀疼痛、泄泻等症状。
《症因脉治》载:“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愁思虑,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认为愤怒、忧愁思虑等情绪变化能够使大肠气机阻塞,导致便秘。
可见,情绪变化与肠道功能密切相关。
想要消化好快乐不能少:
另一方面,《医学纲目》记载:“有人因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欲发吐利。”指出在消极情绪中饮食影响气血运行,容易消化不良。
此外,也有忧郁者借助不良食品或酒精等来产生愉悦感,逃避痛苦,但这样更加损伤胃肠,易导致胃肠道疾病,也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意味。
不良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忧悲等情绪能使人体气血失衡、郁滞。
除了中药调理外,还可以通过疏导情绪的方法来消除郁积。
正如宋代晏几道《浪淘沙》中提到:“一笑解愁肠,人会娥妆。”提示喜可解愁。
在闲时多做些使身心快乐的事情,如通过运动、接触大自然等方式活跃人体阳气,使肝气通畅,以达到阴阳平衡。
日常还可以通过中医疗法,如针对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夹脊穴等穴位进行按摩以助解郁。
本文来自《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