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68812000

夏天为何更容易长疖子?和洗澡时的这个习惯有关

发布时间:2024-07-24 本文来源:苏州同德康复医院

很多朋友一到夏季,身上就会长出小红疙瘩,尤其是臀部、会阴部、腋下以及面部、脖子、背部等处。

比毛囊炎程度更重,红肿和疼痛也更为明显,这就是——疖子。

很多人认为疖子是“上火”所致,事实上,疖的诱发因素包括高温环境、多汗、卫生习惯不佳等。

此外,糖尿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患有其他免疫缺陷疾病的人,也更容易生长。

现代医学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等都可能导致本病。

中医认为,疖的形成多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毒蕴蒸肌肤导致。

如果短时间内皮肤反复出现多个疖,常常提示免疫力明显下降。

普通疖肿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愈,较小的脓肿会自行破溃,排脓后炎症消退。

大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外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长了疖子后,最好不要随便挤。

尤其是长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子,如被挤压或挑破,易引起颅内感染,有较高的死亡率。

此外,挤压疖子还可能使脓毒旁窜,发生蔓延,会形成范围更大的疮疖。

预防疖子,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①注意个人卫生

平常要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尤其是夏秋季节。出汗之后必须等到汗出净后,再用温水清洗,不要用冷水。


②注意饮食忌口

平素易有口黏、口苦、大便黏滞等症状的湿热体质者,应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以免助热生湿。


③夏秋适当食寒

夏季或初秋可适当吃些偏寒凉的食物,如苦瓜、青菜、芹菜、西瓜、绿豆、红小豆等,以清解暑热,避免体内阳热偏盛。


④治疗原发病证

有消渴病、脾虚湿盛证等病证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证,以免变生疖。


本文来自《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