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季的起点,却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民间素有所谓“热在三伏”,其中一伏就是“秋后一伏”。
所以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推荐三菜、三茶、三粥:
1、三菜
冬瓜汆丸子——滋阴润燥
冬瓜汆丸子是一道很美味,同时也很适合这个季节的菜品。丸子中的猪肉本身就具有润燥的作用;同时,冬瓜很利尿,营养丰富,可以弥补因天气炎热食欲下降而带来的营养摄入不足问题。
清蒸丝瓜——清香通便
丝瓜适合立秋时节吃,其中清蒸丝瓜最好!丝瓜的清香味很足,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丝瓜做法简单,加点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点海鲜酱油,味道非常好。
美味茄子包——清热消肿
茄子主要有清热消肿的功效,非常适合在天气干燥、暑热未消的时候食用。把圆茄子洗净,纵切、横切数刀,但不切断,好像一朵盛开的花。在里边放些豆制品、瘦肉、蔬菜和鸡蛋,直接加油盐调味,上锅蒸熟。
2、三茶
太子参茶——润燥除烦
太子参味甘带苦,性温平,有润燥除烦、益补中气的功效,主要用于“秋老虎”导致的脾虚、肺虚、口干、乏力等。取太子参8克,沸水冲泡即可。
白萝卜茶——理气开胃
没有食欲的人可以喝点白萝卜茶。取白萝卜100克、普通茶叶5克,将茶叶用水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此茶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的功效。
橘红花草茶——润肺消痰
橘红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作用。橘红3-6克、花草茶1包,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
3、三粥
红豆薏米粥——补血养胃
这段时间暑气未消,空气中湿度又大,从中医角度来讲容易伤脾胃。此时可以喝些红豆薏米粥,不仅可以养颜美容,还有健脾养胃、补血等功效。
二米粥——增加食欲
白天天气炎热,不少人食欲不振,这时可以多喝二米粥,既能补充日常所需营养又能保护肠胃。15克薏米和50克大米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能让肠胃更舒服。
黄芪粥——缓解气虚
黄芪粥既祛湿又补气,而且做法简单:将黄芪片用清水泡一晚上,然后放米同煮,食用时将黄芪去掉就行。
立秋后,我们的日常养生也应从“养心”逐渐变为“养肺”。这可以为冬天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打好基础。
那么,养肺应该从何做起呢?下面介绍养肺九法:
1.摩颈法——利咽喉,止咳化痰
站直或坐立,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摩20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注意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
2.搓鼻法——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伤风、鼻塞不通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即位于鼻唇沟内,横平鼻翼外缘中点处,每遍15~20次。如此,每天1~2遍,
3.按穴法——防感冒、防秋燥
一是按摩大椎穴,两手搓热后轮流搓大椎即第七颈椎棘突下,可每天早起后搓大椎,较冷时出门前也要搓热大椎,对防止感冒方便又有效。
二是压揉承浆穴,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可感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同时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4.呼吸法——清肺
在室外空气清新处,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一上一下相叠,掌心向上,放于脐下3厘米处,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收腹,再缓缓呼气,放松,再吸气、呼气,如此反复,持续半小时。
5.拍肺法——护肺
每晚临睡前,坐在椅子上,上身挺立,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放正,眼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胸部由上至下轻拍,每次约做10分钟,最后用手背随呼吸轻叩背部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0下。
6.大笑法——宣肺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除呼吸道“浊气”。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氧气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7.饮水法——益肺
一般秋季每天要比其他时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也可将暖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8.摩喉法——利咽喉,止咳化痰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摩20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注意按摩时,拇指与其它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
9.耐寒锻炼法——健肺
可尝试用冷水洗脸、浴鼻。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冷水锻炼外,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等。
本文来自《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