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68812000

女性痛经,比起喝热水,这些方法显然更好用!

发布时间:2024-09-04 本文来源:苏州同德康复医院

中医认为,痛经是因“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致,证有虚实之分,临床中二者相互交错影响,形成虚实夹杂的证候。

所以在治疗和调养中需要重视这种“虚滞”状态,不仅要“泻实”还要“补虚”。

妙招一:艾灸

治疗痛经时,‌‌常用的穴位有关元(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即肚脐下4横指处)、‌气海(在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下1.5寸,即肚脐下2横指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即4横指处)。

在经前3天开始,‌每日选取3个穴位,‌每个穴位用艾条温和灸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妙招二:‌穴位按摩

第一步,按摩小腹,可增强腹腔内脏血液循环,具有止痛调经的作用。

按摩时双手相叠,置于小腹正中,紧压腹部,环形按摩腹部,动作宜缓,以每分钟10次左右的频率进行,直至小腹内有热感,约按摩10分钟。

第二步,斜擦小腹两侧(两侧肋弓下缘至髂骨之间),可疏肝理气、止痛调经。

操作时双手置于侧小腹,从后向前斜擦,不要往返擦动,要方向一致,以摩热为度,共操作10分钟。

第三步,点揉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左右旁开四横指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操作10分钟,以局部酸胀、有热感为佳。‌


妙招三:‌痛经操

01膝胸卧位

双腿跪在床上,将腰部下弯,使前臂能够屈曲贴在床上,胸部尽量向下压床,臀部高拱,并轻轻向前移动,这种头低臀高的体位不仅有助于经血外流,还能够有效矫正子宫后倾的状况,以缓解盆腔血液淤积。

膝胸卧位可早晚各做一次,能够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02捶打腰骶

站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握拳轻轻捶打腰骶部,每日早晚各捶打50次。


03叉腰摆腿

双手叉腰,将重心放在左腿上,右腿前后摆动20下,再左右摆动20下,然后换腿重复一次,每日练习5~10分钟。


妙招四:“寓医于食”

01出现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疲倦乏力、头晕、面色萎黄、喜热饮的症状,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煲(当归20克,羊肉250克,生姜15克)或胡椒猪肚汤(猪肚1个,白胡板30~50粒,食盐、料酒各少许)。

02出现腹部热痛灼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时,可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粥(薏苡仁、赤小豆、冰糖各适量)或白果炖豆腐(白果10个,豆腐100克,盐、葱适量)。

03出现腹痛剧烈拒按、经血夹大血块的症状,可食用当归田七炖乌鸡(当归5克,田七5克,黑豆15克,怀山药25克,枸杞子10克,小香菇、乌鸡适量)或桃仁粥(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本文来自《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