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68812000

别动不动就生气,这7种病都是被气出来的!看完再也不敢随便生气了

发布时间:2024-10-14 本文来源:苏州同德康复医院

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情绪波动的小事,有时候会生闷气、发脾气。还有些人一生气就像火山爆发,不管哪种生气对身体都不好!生气不仅会影响心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这7种病都是被气出来的!

生气作为一种负面情绪,与身体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它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大。

1. 气得心口疼——心肌缺氧

心率加快、血压上升。我们有时生气会出现满脸通红,大脑嗡嗡作响的情况,这是因为生气使得大量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而这也导致了供给心脏的血液骤减,从而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的情况。

2. 气得呼吸困难——肺泡扩张

有时人会被气得呼吸困难,肺部由于过度换气导致肺泡不停扩张且无法及时收缩,容易使肺过度劳累,长此以往容易诱发气逆、气喘等问题,对肺的伤害极大,因此生气时要及时做深呼吸调整自己。

3. 气得肝疼——肝脏受损

人在生气的时候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它会造成血液和肝细胞内毒素增加,我们总是听别人说气得肝疼就是这样造成的了。

4. 气得毒素增多——皮肤受损

当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脸部,这时血液中氧气减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干燥问题,所以,生气会变老是真的。

5. 气得大脑空白——加速大脑衰老

生气也是一件费脑的事,当我们生气时血液会大量涌至大脑,使脑血管压力增加,而此时血液中的毒素含量又多,因此会加速大脑衰竭。若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气则容易引发脑溢血,危及生命。

6. 气得吃不下饭——肠胃功能紊乱

当人在生气时,交感神经会开始兴奋,并直接作用在心脏和血管,导致肠胃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缓,食欲下降,严重时还可引起胃溃疡。所以,人在生气时容易吃不下饭。

7. 气得浑身难受——内分泌系统紊乱

生气会令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过多。甲状腺是身体中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当人在生气时若感到热血沸腾,就是甲状腺受到了刺激,久而久之容易引发甲亢。生气时大脑会命令身体产生一种叫做皮质固醇的物质,皮质固醇会导致与人体组织修复相关的两种免疫细胞减少,降低皮肤愈合速度。


中医、西医都认为:生气太伤身!

中医:生气影响肝,还会变生多病

从中医基础理论来讲,生气对人体影响最大的就是肝,就是使体内的气机运化失常,变生多病。

从小的方面来讲,所有消化功能障碍、情志障碍、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月经病等,都与生气有关;从大的方面来讲,各种肿瘤,尤其是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肝肿瘤,更是与生气有关。

西医:经常生气或会增加死亡风险

2022年,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生气,严重的危害是导致心血管死亡,也有可能会导致心衰、房颤发生。分析显示,经常生气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了23%,心衰和房颤风险分别增加19%和16%。排除基线有心血管病者的敏感性分析显示,经常生气的人,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28%。


心理学家:生气1小时相当于加班6小时

生气1小时造成的身体与精神消耗,相当于加班6小时。

心理学家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爱生气,长期应激不良会造成身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偏头痛、哮喘、大量脱发等疾病,生气等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不容小觑。


最好的养生不是吃保健品而是有个好心情:

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顺风顺水,遇到困境、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以乐观的情绪去面对。很多长寿老人谈起自己的养生秘诀,总有一条:不生气。再如何养生都不如一个好心情。尽量让自己处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这比吃什么都重要!一旦遭遇让人生气的事,不妨试试一下这些解决办法:

1. 两个动作专治不开心

一个动作是,两手握拳适度击打胸部,同时大声地喊出来,反复几次。另一个动作是用两手掌搓揉胸胁,手法由轻到重,使经络畅通。

2. 跟信赖的亲友聊一聊

找自己信赖的亲密朋友倾诉。尽量聊一些愉快的话题,得到亲友的支持和鼓励,保持好心情。

3. 做让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让你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它会让你忘记烦恼、慢慢消除内心怒气。比如,多阅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在名利上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4. 有时间多晒一晒太阳

一方面让人体的阳气与天地之阳气相通,增强人的体质;另一方面,晒太阳有利于保持开朗的心情。晒太阳是让我们心情好起来的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中午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5. 增加一些户外的活动

它能吸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多借山水之情来陶冶自己的性情,让自己的视野在山水中更加开阔。同时,建议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与其他人组成团队,这样能增强自身活力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6.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尽可能维持原有的生活作息规律。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