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68812000

老做「噩梦」留意心血管!心梗风险飙升132%

发布时间:2023-09-04 本文来源:苏州同德康复医院

人们判断睡眠好坏的标准之一,往往就是做没做噩梦。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梦境本身可能是荒诞的,但其反映的情绪却是真实的。高处跌落、被人追赶、亲人离去……频繁做噩梦,还可能是身体异常的预警。

老做「噩梦」留意心血管!心梗风险飙升132%

总做噩梦,可能增高痴呆风险:

总做噩梦是否和认知下降有关系?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对此做出了肯定回答。

2022年发表于《柳叶刀》子刊《临床医学》的这项研究发现,持续做噩梦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迹象。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三项关于健康和老龄化的大型研究数据,其中包括600多名35~64岁的成年人、2600名79岁及以上未患痴呆症的老人。

研究开始时,参与者都没有患痴呆症。在老年组平均随访5年、中年组平均随访9年期间,研究发现:

中年组每周做噩梦的参与者,认知能力下降可能性是其他人的4倍;

老年组每周做噩梦的参与者,患痴呆症可能性是其他人的2倍;

常做噩梦的中老年男性比女性患痴呆症风险更大;

每周做噩梦的老年男性,患痴呆症风险是其他男性的5倍,而对女性来说,这一风险是1.4倍。

伯明翰大学人类大脑健康中心研究员表示,一些处于痴呆症早期阶段的人,大脑中调节负面情绪的部位有轻微神经退化。

在确诊痴呆症的前几年,很可能会以噩梦、抑郁的形式呈现出来。


4种疾病用噩梦提示身体:

对于不少人来说,关于噩梦的记忆往往会影响起床后甚至一天的心情。如果一段时间内频繁做噩梦,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

1.心血管病

美国杜克大学曾对3468名退伍军人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一周内做噩梦≥2次,会明显增加高血压、心梗或其他心脏病的风险。考虑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后,频繁做噩梦会增加51%的高血压风险、50%的心脏病风险和132%的心梗风险。进一步考虑吸烟、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因素后,频繁做噩梦还会增加43%的高血压风险、43%的心脏病风险。

《荷兰医学杂志》刊载的研究认为,噩梦与心脏病存在一定关联,因为心脏病患者更可能出现呼吸问题,这会导致大脑供氧量降低,引发噩梦。

2.低血糖

研究发现,40%以上的噩梦与低血糖有关联。当血液中糖分含量过低,会使脑神经皮层细胞吸收过多负面情绪,产生噩梦。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半夜0~3点是最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时间,而且不容易察觉。由于夜间低血糖往往在睡梦中,一般不会像白天那样出汗、肚子饿,而是表现为多梦或噩梦、大声惊叫等。


3.帕金森病

多个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患者在快速眼动阶段常会因为噩梦而出现尖叫、哭泣、乱打乱踢等现象,这些人群罹患帕金森氏病及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危险会大大增加。


4.睡眠呼吸暂停

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睡觉时如果时常出现呼吸暂停等情况,会使人感觉胸闷,从而引起噩梦。研究发现,经过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之后,91%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噩梦随之消失。


此外,频繁做噩梦还与持续的压力和焦虑有关。建议这类人正视心理问题,如果亲朋好友无法给予支持,可以寻求正规机构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帮助。


有些噩梦是“人为”造成的:

并非所有的噩梦都和身体疾病预警有关。一些心理学观点认为,噩梦的本质是获取恐惧并将其转变为一种记忆。

简单来说,偶尔做噩梦能帮助人们释放清醒时的压力和焦虑,前提是它没有对你的生活状态产生干扰。但是,有些噩梦是“人为”造成的,和以下因素有关:

1.睡前吃辛辣食物

睡前吃辣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在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时期(做梦期间)时又急剧下降,辛辣食物会升高体温,并且平躺时容易烧心,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做噩梦。

2.睡觉环境太热

为睡个好觉,人体温度会自主降低1摄氏度。通常情况下,这部分温度会从头部和面部散发出去,如果房间过于温暖,身体就无法正常降温。此时,睡眠受到的干扰体现为生理睡眠波异常、入眠后大脑内部神经比较活跃,引发噩梦。

3.服用某些药物

比如有助扩张血管的药物,会间接改变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平衡,进而诱发噩梦。

4.睡眠不足

睡眠太少容易诱发睡眠瘫痪症,也就是俗称的“鬼压床”,常发生在刚入睡或是将醒未醒时。

人们通常认为自己已经醒来,可以听见声音、看到影像,却突然发现全身不能动弹,喊不出声,有时还会有幻觉。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会觉得恐慌,但这种情形多半能在1~2分钟内消失。


排除身体疾病因素,虽然我们无法像导演一样控制自己的梦境,但可以通过排除外在干扰来降低做噩梦的频率,避免醒来时的紧张感和负面情绪。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