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使用电子产品让我们的眼睛“超负荷”工作,眼睛更容易“受伤”,由此出现眼睛干涩、疲劳等问题。那么,一旦出现眼睛干涩、疲劳等不适感,该如何进行缓解呢?
巧用中药(代茶饮/熏眼/湿热敷):
日常可选用一二味或数味中草药煮水代茶饮;也可加热药液进行熏眼;或用40度左右浸过药液的热毛巾湿热敷眼10-15分钟,发挥养血柔肝、活血明目之效。
具体中药需根据体质辨证选取:
气虚质可选用党参、黄芪、太子参等;
血虚质可选用红枣、阿胶、龙眼肉、桑葚子等;
阴虚质可选用麦冬、石斛、玄参、五味子等;
阳虚质可选用生姜、肉桂、花椒等;
气郁者可选用玫瑰花、佛手、薄荷等;
痰湿质可选用陈皮、贝母、茯苓;
血瘀质可选用红花、三七、山楂、当归等;
湿热质可选用菊花、金银花、薏苡仁、赤小豆等。
饮食调理:
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粗粮、动物肝脏、鱼和鸡蛋,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避免电磁辐射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此外,也可借助药膳食疗方来进行日常调护,如:
①银杞明目汤
材料:银耳15克,枸杞15克,茉莉花24朵,鸡肝100克, 料酒、姜汁、食盐适量。
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适用于久视近物后出现视物模糊、眼胀痛、干涩,全身兼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阴血亏虚之人。如有风寒咳嗽及湿热酿痰致咳等外感实邪表现或有脾虚泄泻者禁食,肝火旺盛者也应慎食。
②山药汤
材料:山药 480克,杏仁30克,粟米 750克,酥油50克。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适于伴有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或有大便稀溏,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等脾气亏虚之人。如有面红目赤,痰多气粗,脘腹痞满,痞块症结,腹痛拒按,便秘溲赤等实邪表现者忌食。
③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30g,生姜60g,羊肉750g,黄酒、葱、盐适量。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适用于常表现为神倦乏力,头晕,心慌,怕冷等血虚、阳虚体质之人。但常有口干口苦、咽喉肿痛及大便干结等人群慎用。
另外,一日三餐多饮水,适量补充维生素A、微量元素、乳铁蛋白等物质,多摄入鱼肉、绿色蔬菜如菠菜、南瓜、胡萝卜、蛋黄、乳制品等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食物可以维持眼结膜、角膜上皮细胞生长代谢,调节泪腺分泌,也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但是富含维生素A的猪肝尽量少吃,因为脂肪含量较多。苹果、菠萝、西红柿、白菜、青椒、黄瓜等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可以改善眼部血管韧性,免收紫外线的伤害。牛肉富含蛋白质,可以满足代谢所需,维持机能运转。
穴位按摩:
《黄帝内经》曰“久视伤血”,体现出眼睛与血的密切关系。长时间用眼,不仅使眼部血液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也会消耗气血,影响气血对眼睛的濡养,出现干涩。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易与他邪相合为病,眼干、眼涩等症状,无不与风邪有关。因此,治疗眼干、眼涩,要针对以上病因,施以祛风散邪、养血填精之法。腧穴调理是缓解眼干、眼涩症状的有效方法。
风池穴:足少阳胆经腧穴,在项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按揉风池穴,可促进头面部气血流通,有效缓解眼干、眼涩。
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在肘外侧,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曲池穴是表里双清的腧穴,可疏散外感风热,适用于阳明内积热邪所致的眼干、眼涩、眼痛等头面目疾患。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原穴,在踝后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太溪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按揉太溪穴,可调补肾经气血,有助于缓解眼干、眼涩等症状。
除以上穴位外,还可以选用眼周穴位,如攒竹、承泣、睛明、丝竹空、阳白、鱼腰。通过轻揉、指压的方式按摩穴位,每穴1-2分钟。穴位按摩可以使眼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血脉通利,也可平衡自主神经紧张度,解除睫状肌紧张,恢复眼肌弹性,从而缓解眼部不适。
本文来自《人民网健康》